一、引言
在国际上比较规范的铸件采购活动中,评价一家铸造企业是否具备了完善的铸件质量控制手段,除了考察针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试验和监测过程,以及授权放行制度以外,首当其冲的还要关注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检验、试验和监测设备、设施、装置,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和必要的自制检具,而对于它们如何进行购买、维护,尤其是进行检定、校准,是否具备科学、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则视为评估和选择铸造厂的更加重要的判断依据。
这是一项广泛而又特殊的管理需求任务,任何铸造厂都无法回避。但是,应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呢?通过多年顾问实践,发现大多数铸造厂的管理者都不能算是很明白。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第一种:认为所有的计量校准费用都是浪费,采取完全消极的防御策略,所有量具、设备买来后,均不作任何后续的追踪校准和检定管理,对于国家计量部门检查、顾客的验厂、认证机构审核等,能凑合一天算一天,什么时候躲不过去了,再想辙;
第二种:受某些人对《计量法》的歪曲误导,误认为凡是计量校准都是国家法律要求,企业干脆完全听命、依赖于上级计量管理或权势机构,你说什么我都服从,什么时候来校准,收多少钱,我只好接受,甚至管理制度也听你的,完全放弃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科学原理,进行自主策划、管理的责任;
第三种:认为这也是一门管理科学,有法律、法规的强制因素,也有科学的原理可遵循,还有各个企业需要根据顾客要求、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核心过程的需求,铸造企业必须具备一套计量管理的科学制度。但是,计量管理的制度由谁建立?如何建立?它与整体的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铸造企业往往是苦于找不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很明显,前两种过分偏激的企业并不多见,大多数铸造厂都处在第三种状态中。他们所要的计量管理,实际上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顾客导向过程方法--COP"即(核心过程)管理理论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支持过程",对此过程,应当建立一个覆盖铸造企业所有的计量、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统一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它应当达到的效果所具备的特征是:
--科学、简化、实用、可操作、可检查,在企业内部运行中能够严格贯彻执行,还能形成一个相应的自我监督、检查,自我改进的管理机制;
--满足顾客的要求,特别是某些客户提出MSA(测量系统分析)要求时,也能够轻松应对,或稍加培训就能跟上;
--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要求,能够主动接受国家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又能够恰当、有效、必要时理直气壮地杜绝乱收费现象;
--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度,长久地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使铸件生产的所有物流过程、产品转序和合格放行过程都得到良好控制。
针对以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在几乎所有服务的铸造企业进行了此项课题的长或实践性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所在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同时获得了三方面的效益:一是提高了铸件质量控制整体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二是节省了检定校准外包费用,三是保持了二、三方认证审核时的有力证据。本文将采取程序化的过程方法,详细介绍一个典型铸造企业是如何对计量检测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的。
二、过程的所有者和职责分配
计量检测设备管理过程的所有者是谁?也就是说,由哪个部门来归口管理?在许多厂都不一样,有的归质量检验部门,也有的归设备管理部门,还有归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甚至是供应、库房或财务部门的,有的企业还因为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而经常为此引起争论。
经过多家铸造厂的实践,从管理的顺畅和实际效果来看,还是由铸件产品的质量检验部门来承担比较好,或者成立专门的计量管理部门。质检或计量部门应负责正确贯彻国家法规和计量检测设备管理过程/程序/制度的各项规定,对企业的整个计量确认体系实施归口管理。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部门应当配合质检或计量部门,对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装置的合理配置与选用负责。
各种计量、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装置的使用部门、生产车间应当负责这些设备、装置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管。
三、对必需的计量检测设备进行识别和提供
1 在产前质量策划中识别需求
在企业管理体系的总体性策划和具体产品的产前质量策划中,都应充分考虑到:
--为实现质量目标,对各工艺过程和各阶段、各工序的产品进行测量、监视、检验、化验时,所要求获得的量值属于什么质量特性,所允许的误差范围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为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必需的计量、检测设备是什么,其精确度等级和允差极限值又是多少;
--策划的结果应在产品实现的综合流程控制图、具体产品流程图和技术部门编制的具体产品质量计划、控制计划、工艺流程文件中,对这些识别需求予以适当地表达。
2 在财务和资产投入的管理中满足需求
铸造厂应该对已识别的、必需的计量仪器、仪表、器具,检验、监视和测量要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时安排资金,予以购置提供。资金的预算应纳入质量成本核算系统,应使得顾客要求的铸件特殊特性指标,铸造行业基本的过程的特性指标,都能够配备物质上充分的检测手段。
3 统一受控管理
a) 质检或计量部门建立"计量检测设备控制台帐"
对于整个企业,无论是原有的、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还是自制的样板、样规和检具;无论是用于产品放行或者过程确认的检验、测量,还是用于操作者的自检、互检、过程监控;甚至包括安装在生产设备上的装置和员工自行购置、带来的量具,都必须交由质检或计量部门注册登记、分类编号,逐个进行唯一性标识,实施统一的受控管理。
其他各部门应对没有在册受控的检测用具,一律没收上交,不得随意使用,确保工厂每一个数据量值都是来自于可靠受控的检测设备。
c) 不要漏掉设备上的装置
对于安装于生产设备上的测量、监视用的仪器、仪表等装置,质检或计量部门应与设备管理部门沟通,做好设备的台帐衔接、购置或更换的配合。
d) 输出给使用部门的过程
登记后的检测设备和监控装置,应分配到使用的部门和场所,且要求使用部门必须确定专人负责其使用、存放和维护。某些高精尖的、价值昂贵、操作复杂的测量设备,如直读光谱仪、三维划线测量仪、金属材料试验机等,可由总经理直接任命责任人员。